查看原文
其他

【清瑕】不要让追求个性纵容了任性

清瑕Time 2020-10-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悦长大 Author 清瑕



前一阵,国内有位班主任朋友向我介绍了他们班一同学的情况。


这孩子上课的时候,按自己的喜好听课,感兴趣了就认真一些,不感兴趣了,就放在一边,还鼓捣身边的同学听不好课,成绩忽上忽下。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特别自由,想下座位就站起来走动一下,和同学们相处,行为比较自我,别人的东西他可以任意拿,集体活动班长让去,他回答最多的口头禅是,凭什么呀,我不喜欢就不能强迫我做。老师找这位同学谈心,孩子说,我妈说了,人活着自由最重要,特立独行,才有个性,长大了才能比别人活的更好。为了更多了解这位同学情况,她决定去家访。



接待老师的是孩子的母亲。老师和她交流了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希望父母配合共同管理孩子的行为。这位妈妈的回答是这样的:


“老师,我没觉得我孩子这样有什么不好。我们家很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特别民主,也特别尊重孩子的要求。即使孩子早晨起来洗脸涮牙,不想做,我们从来不强迫他,等他情绪好了再做无妨,就是马上上学迟到了,也让他自己做主,过多约束会抹杀孩子创造性的。”


 

接着带老师参观了孩子的房间,一个很大的卧室加书房,那里有满满当当七彩纷呈的物品,这位妈妈骄傲地说:


“这些东西都是孩子喜欢的,现在生活不是缺钱,而是缺乏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满足。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一刀切,只注重共性培养,都把孩子培养成了机器。这样培养的孩子,未来不会有很好的创造力和发展,也无法很好适应社会的不同生活。你看看人家国外的教育就比较重视个性发展,想怎么做都可以,这样创造力比较强,容易成才。我所做的一切,让孩子喜欢自己喜欢的,就是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有一个快乐的少年时代,不要成为教育的机器。”


面对这位母亲的一套套“理论”,老师一时无言以对。



听了这个案例,有些感慨,现实生活中真遇到过不少类似这样“自我”的孩子。现在关于中国教育方式和体制的批评汗牛充栋。面对钱学森之问,大家都把批评的重点放在了所谓泯灭个性的教育文化上,致使一些家长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严重误区。一些家长把个性的独特和与众不同,理解为让孩子凭秉性行事,甚至把任性当成了个性,纵容孩子恣意放纵。还有一些父母对个性认识不清,认为“倔强”、“要强”、“坦率”、“固执”、“随性”的人就是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导致我们在反思和改进教育问题时候,又走到了教育的反面。



什么是个性,什么样的个性才是真正需要发展并培养的呢?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不同的方面。每个人都有个性,每个人的个性也各有不同。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是一个体,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个性,尚未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孩子的内部世界在丰富、发展、完善,最后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体,成长为一个完全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成员,也才具备一个较为完善的个性。事实上,个性有好坏,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存发展。什么是该保留的,什么是该摒弃的,需要家长做出引导。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视!



 从那位老师提供的案例来看,孩子的妈妈,对孩子个性的理解和培养,存在着很大的偏颇。认为只要是个性的就是好的,她把任性误解为个性,把孩子可以不守纪律,不讲道理、满足自我、肆意妄为认为是孩子有个性。过分强调张扬个性、保护天性,并把这种理念具化为对规则的轻视甚至藐视。然而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到将来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


这样的教育不仅会使孩子陷入迷茫,更可能让孩子的成长失去方向感,甚至未来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大量的校园霸凌案的产生就和这不无关系。孩子分不清是与非,在学校和家中,全由着性子来,有了缺点,父母讲不得,老师说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接受不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合格的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优势的个性,发展它,培养它,绝不是把纵容任性当成培养个性。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David,曾经告诉我他培养孩子的故事。她的女儿Jenifer性格比较内向,对内心不喜欢的人或者陌生人来家做客,不是很爱搭理,比较自我,她认为那是父母的朋友,和自己没有关系。美国家庭喜欢开party,一次聚会,朋友带着孩子一起来,希望Jenifer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可Jenifer不喜欢这样,自顾享用自己喜欢的食物,一个人自己玩自己的玩具。David告诉女儿,这样不可以,要礼貌对待客人。Jenifer却辩解道,那几个是小小孩,我和他们玩不在一起。David反问她,你小的时候,爸爸是大人,不一样陪着你玩吗。Jenifer说,你陪我玩,是因为 We are family。David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告诉Jenifer,对待父母朋友家的孩子要当成Family。他请Jenifer换位思考,如果你到其它朋友家,他们家的孩子也这样对你,你会什么感受?不尊重别人,未来也不会被他人尊重。如果下次你继续这样,我和你的妈妈都会很生气。从那以后,Jenifer的行为慢慢有所改变。现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Jenifer都会表现的非常尊重别人,特别注重礼貌。David也常常会夸奖孩子的改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和制约的。



这个教育案例,在中国比比皆是。今天之所以讲美国的,就是想告诉父母朋友,不要随意听信一些不实的宣传,不要盲目迷信所谓国外的教育,在教育的问题上,只有学习和借鉴,没有崇洋和媚外。那些单纯地认为西方教育比较个性化,孩子喜欢怎么学习,怎样发展都可以,孩子压力不大,容易成才的观念,不仅对家庭教育无益,甚至会颠覆和丢弃许多原本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伤害。殊不知,在美国,大部分学生也在为考取自己喜欢的学校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勤奋一点也不比中国学生差。那种认为轻松自在就可以获得很好成绩的父母不仅是一厢情愿,很可能要毁掉自己的孩子。



当然,国外的个性化教育中不少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但不是盲目的放任,它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良性正向的引导。譬如,在美国的学校,老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学校会有很多兴趣班供孩子选择,即便上了高中,也还有烹饪、插花、陶艺、缝纫类课程供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孩子学习。再比如,美国孩子的美术教育。尤其在儿童时期,老师不注重儿童画的内容、形式和技巧,而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想象。所以美国的孩子经常画的满身、满脸都是颜料。在自家里的墙上、门上、地板上也到处都有他们的杰作。虽然这些“作品”很粗糙,但爸爸妈妈一定不会生气,更不会阻挠和禁止,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美国的父母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任意地乱涂乱画,因为一些基本的规矩必须遵守。


面对东西文化教育的差异,把东和西字抽掉,都是人类的智慧。孩子的个性,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条件。发展个性,而不纵容孩子的任性,父母要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合理要求,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在教育中,既要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也需要适当的规范和平衡,实现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但绝不是纵容孩子的任性!


本人此文2016年首发于“悦长大”,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系列家庭教育文章链接:

【清瑕】新年了,教育的“守”与“变”(推荐阅读)

【清瑕】过年了,带着孩子打开眼界

【清瑕】过年了,带孩子一起读读春联

【清瑕】过年了,如何让压岁钱更加“厚重”

【清瑕】过年了,让孩子吃出年夜饭里“爱”的味道

【清瑕】过年了,让孩子在拜年中学会传承,感受生命

【清瑕】人生最好的遇见就是自己

【清瑕】顺其自然绝不是教育懒惰(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